2021年1月21日早晨七时许,刘某因头痛、胃疼、恶心到村医李久良处就诊。李某告知到甲医院就诊。原告陪同刘某于当日上午到甲医院就诊。接诊医生为刘某开具头颅CT检查,该项检查缴费时间为11:17:13。刘某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,于13:56因意识丧失、呼吸停止被抬入抢救室进行抢救。当时诊断:1、心脏骤停;2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。刘某当即被收入院治疗,住院7天,因医治无效于2021年1月28日死亡。
(一)关于甲医院对被鉴定人诊疗行为的评价:1、被鉴定人刘某,女,时年75岁,2021年1月21日10:00左右突发头痛,恶心,呕吐胃内容物,大汗,乏力,心口疼,由卫生所转至医方门诊,给予行头颅CT检查示:多发腔隙性脑梗,脑萎缩,15:50分许突发意识丧失,呼吸心跳骤停,转入急诊科行心肺复苏,抢救成功后收住院。入院查体:T36℃,P78次/分,R16次/分,BP117/69mHg;喉罩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,心电图示ST-T改变。诊断:心脏骤停、心肺复苏术后、高血压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,急性下壁心肌梗死。ki11iplⅢ级。给予心电监护,拜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,肝素钠3000IU日二次抗凝等治疗。医方首诊未及时书写门诊病历,无生命体征检查记录,未及时给予行心电图检查,延误心肌梗死的诊治,医方诊疗行为不规范。2、2021年1月22日被鉴定人喉罩通气不畅,20:00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,23日起被鉴定人神志清楚,呼吸平稳,不耐管,遂于6:30拔除气管插管,拔管后1小时被鉴定人表现为烦躁,喉鸣,氧合下降,再次行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,气管插管过程中可见声门周围软组织红肿,给予地塞米松、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左氧氟沙星联台抗炎治疗,甘露醇脱水减轻脑水肿、镇静等。25日因肺部感染重,无自主咳痰能力,遂给予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。但被鉴定人病情进展,急性心衰发作,治疗效果不佳,于28日呼吸心跳再次停止,抢救无效死亡。医方因喉罩通气不畅给予气管插管有指征,且治疗有效,因被鉴定人不能耐受气管插管,医方没有给予镇静选择拔除气管插管,拔管后被鉴定人出现氧和下降,病情加重,医方存在过错。(二)关于甲医院医疗行为与被鉴定人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:被鉴定人因“头痛,恶心,驱吐,大汗,乏力,心口疼”等就诊于医方,给予头颅CT检查,后突发呼吸、心跳骤停,给予心肺复苏成功后收住院,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等,给予抗小板、抗凝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,生命体征逐渐平稳,1周后拔除气管插管,病情再次加重,抢救无效死亡。因未行尸检,确切死亡原因无法明确,结合送检病历材料考虑被鉴定人急性心肌梗死、呼吸循环衰竭死亡。被鉴定人因头痛、恶心、大汗、乏力、心口疼等由当地卫生院转入医方急诊,医方首诊没有记录被鉴定人生命体征,没有给予心电图检查,延误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,与被鉴定人突发猝死相关。被鉴定人收住院气管插管后不耐管,医方没有给予镇静药物而是拔管除气管插管,致病情加重。医方存在过错,与被鉴定人的损害后果有一定因果关系。被鉴定人突发猝死医方复苏抢救有效;心肺复苏过程中发生肋骨骨折为难以避免的并发症,为抢救生命所需,对此医方不承担责任。综合考虑,被鉴定人高某,患者突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:病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,造成多器官功能受损;自身疾病的性质、发生、发展是其损害后果的主要原因。鉴定意见:甲医院在对被鉴定人的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,该过错与被鉴定人的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,属次要原因。
本案在审理过程中,原告申请对被告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及过错参与度进行鉴定。该院依法委托北京中衡司法鉴定所进行了鉴定,原被告对鉴定结论均无异议,该院予以采信。根据鉴定结论:甲医院在对被鉴定人的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,该过错与被鉴定人的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,属次要原因。故被告应当承担赔偿责任。根据损害事实和被告的过错程度,该院酌定被告按照40%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。
专注各类医疗纠纷:13328020789
© 医权在线 网站地图 苏ICP备202203642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