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组
近年来,国内外腰椎学术会议针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适应证、方式及疗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及探讨,形成了一些初步的临床指导意见。其中,北美脊柱协会于2011年制定的腰椎管狭窄症诊治指南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同。在国内,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(COA)、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北京学术年会(BOA)等会议针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亦达成了部分专家共识,但捣较为系统的阐述。现通过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合作,形成了本腰椎管狭窄症诊疗规范的专家共识,在此与广大同道分享。
一、定义
腰椎管狭窄症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腰椎椎管或椎间孑L狭窄,进而引起腰椎神经组织受压、血液循环障碍,出现以臀部或下肢疼痛、神经源性跛行、伴或不伴腰痛症状的一组综合征。
二、症状
早在1954年就有学者指出,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体征,目前对于该症状的认识进一步深入,认为除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外,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特殊体位下的神经源性跛行症状,部分患者上述症状可于前倾、前屈、蹲位缓解,过伸位加重。患者可伴有腰背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,多以固定的脊神经分布区为主,可伴有感觉异常,如麻木、酸胀、针刺感、肢体发凉等。部分狭窄较重的患峡沙鱿侄便异常或障碍,较少发展为失禁表现。可出现足部背伸无力或不能,也可有足趾无力表现。
三、体征
症状多、体征少,是该病的典型特点。患者骨科专科查体往往无明确的阳性体征。部分患者可出现腰部过伸试验阳性。有些学者尝试让患者在走步机上进行步行耐量试验,以此判断相对狭窄程度。部分患者可出现肌力、腱反射、感觉异常。
四、影像学
x线可见腰椎前凸减小,可合并侧弯 滑脱,椎间隙塌陷,骨赘形成,关节突关节增生、内聚。CT、MRI和腰椎管造影是重要的诊断工具。CT及MRI上可见黄韧带、关节突增生,病变椎体上、下缘骨质增生,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,病变椎间盘突出压迫同节段硬膜囊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。MRI上还可见腰椎曲度改变,病变椎间盘信号减低,退变节段上、下终板信号改变。对于cT和MRI上未见明显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的,可考虑行腰椎管造影,阳性者可见硬膜囊或神经根袖造影剂充盈缺损或欠佳,尤其在动力位造影时,可显示不同体位下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情况。
五、诊断
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症状及影像学特征,一般症状重,体征轻。诊断时需结合症状、体征和影像学特征综合考t,并除外其他疾病,如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、肿瘤等。
六、治疗
1.保守治疗: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发病初期患者卧床休息多可获得较好疗效;指导患者避免久坐、弯腰、负重等,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,避免受凉,适度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症状并延缓退变病程;积极进行腰背部肌肉锻炼;适度牵引往往对发病初期、退变尚不严重的病例有较好的疗效,有学者认为按摩、针灸、电疗、热疗等治疗均存在较为肯定的近期疗效,但远期疗效尚不明确;腰围或支具治疗,可增加腰椎稳定性,改善腰椎矢状位及冠状位平衡,早期疗效肯定,注意同时配合腰背部肌肉锻炼,避免长期佩戴而引起的腰背匀馕蘖Γ欢杂谥⒆疵飨曰颊撸可予以NSAIDS类药物、神经营养及促进修复类药物、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治疗。
2.手术治疗:手术治疗适应证如下:下肢疼痛,症状严重影响生活;存在客观神经损害体征,如下肢感觉减退、下肢肌肉萎缩、下肢肌力下降;典型的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,行走距离<500 m,症状严重影响生活;症状持续存在且保守治疗3个月不好转,症状严重影响生活。手术原则:(1)个性化原则:主要针对责任节段及不同的腰椎管狭窄类型,结合身体状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。(2)减压原则:充分减压,切除全部致压物(增生的骨质、黄韧带、椎间盘、小关节),恢复神经根游离度。(3)安全性原则:优化减压顺序(相对压迫较轻处开始,多为中线逐渐向两侧的椎板、黄韧带、小关节进行减压),术巫⒁饩细操作,必要时采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。(4)生物力学原则:有限减压、尽量保留脊柱中、后柱结构,避免过多的去除关节突关节,若减压造成腰椎节段性不稳需同时进行融合内固定治疗。(5)微创化原则:尽可能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,减少出血量,减少软组织牵拉、损伤,减小手吻锌凇(6)控制社会成本:严格按照阶梯化治疗理念规范治疗策略,避免不必要的社会开支。手术方法选择见表1。
表1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选择
手术方式 推荐适应证
腰椎后路单纯减压手术 腰椎稳定性良好,预期减压术后无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。
腰椎减压融合术 存在腰椎不稳或退变性畸形(滑脱或侧弯),
(ALIF/PLF/PLIF/TLIF) 以及减压术后预期会出现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。
腰椎非融合技术 轻度或中度腰椎管狭窄且稳定性良好
(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、腰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)
Topping—off手术 术前融合相邻节段已有中度以上退变,预期可能出现临近节段退变的腰椎管狭窄症,但此手术方式能否预防临近节段退变尚存在争议。
椎间盘镜或椎间孔镜技术(MED/PELD) 轻度或中度1~2个节段的腰椎管狭窄症。
微创侧前方椎间融合(DLIF/XLIF)+ 轻、中度腰椎-狭窄症,<I度的腰椎滑脱症,
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手术 Ⅱ度及以上腰椎滑脱不建议采用。
其他手术方式 因国内应用较少,未予以讨论
七、康复及术后注意事项
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及术后恢复情况,尽早在医护人员辅导下下地活动并指导进行功n锻炼。于术后1、3、6个月及1年规律复查X线,必要时可行MRI检查。嘱患者加强腰背肌肉锻炼、避免久坐久站、弯腰负重。
本共识专家组名单: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(刘海鹰);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(王波);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(党耕町);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(陈仲强);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(刘忠军);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(郭昭庆);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(齐强);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(孙宇);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(孙垂国);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(王少波);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李淳德);北京市红十字朝阳医院(海涌);北京市红十字朝阳医院(臧磊);北京市红十字朝阳医院(杨晋才);北京市红十字朝阳医院(鲁世保);北京协和医院(沈建雄);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(洪毅);内蒙古医科大学二附院(霍洪军);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(姜建元);第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(雷伟);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刘少喻);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(刘祖德);解放军第三O六医院(马华松);北京武警总医院(彭宝淦);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(钱邦平);卫生部北京医院(孙常太);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(汤逊);空军总医院(伍骥);天津医院(夏群);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杨惠林);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(袁文);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郑召民);吉林省中医院(冷向阳);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(龙厚清);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盛伟斌);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(吕国华);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(王欢);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(刘宝戈);北京三O九医院(马远征);北京军区总医院(孙天胜);北京军区总医院(李放);安阳市中医院(高雁卿);安阳市中医院(王晓琼)(来源:中华医学杂志2014年9月23日第94卷第35期)
专注各类医疗纠纷:13328020789
© 医权在线 网站地图 苏ICP备2022036425号